9月20日由中国信息协会信息服务网络委员会主办的“2017智慧政务与信息技术研讨会”在上海成功召开!
国务院办公厅信息公开办公室处长肖汪洋,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单志广,民政部信息中心党委副书记、总工程师王兴玲,国土资源部网信办专职副主任李晓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中心副主任张鸿,国家行政学院教务部原主任丁文锋,国家行政学院信息技术部副主任刘占顺、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邵志清、上海市政府办公厅电子政务办公室主任孙松涛、黑龙江省政务信息化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柳岚、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处长姜良、安徽省经济信息中心副主任邹彦林、广西壮族自治区经济信息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周鸣、海南省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副主任段海晖、贵州省信息中心副主任唐云、云南省电子政务网络管理中心处长赵庆凯、青海省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主任阎民、青海省信息中心副主任孙玉兰等出席会议,并围绕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政务等话题作交流发言。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软件所特聘研究员,因特睿副总裁董艳受邀出席此次会议,并做了题为“燕云DaaS-数据API隧道,政务系统整合”发言。她指出,随着信息化进入以数据的深度挖掘与融合应用为特征的智慧化阶段(信息化3.0),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成为必要需求,尤其是大数据在本质上是多个信息系统产生的数据汇聚、碰撞、跨界、融合,才能成为人类认识复杂系统的新思维和新手段、促进经济转型增长的新引擎、提升国家综合能力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新利器。网络化阶段形成的海量的信息孤岛,也就成为了智慧化阶段的主要障碍和技术挑战。
信息孤岛解决方案
解决信息孤岛有两种技术方案,其一是重新规划和建设,针对新需求,采用新技术,建设新系统。由于绕开或者推倒了原有信息孤岛,自然也就不存在原有的互联互通问题。但是,这种途径建设周期长、成本高,对规划能力与前瞻性要求高,而且随着需求和技术的变化,新系统也将无法与更新的系统互联互通,“新区”终究成为“旧城”。对旧系统改造集成是解决信息孤岛的第二种技术方案,由此产生了信息孤岛互联互通的主流技术——互操作技术,主要表现为在信息孤岛之间部署和运行、负责标准化信息交换的“软件中间件”,以及信息孤岛与软件中间件之间负责孤岛自有信息与标准化信息之间格式转换的系统适配器。当前主要的技术途径有两种:其一是通过数据前置机直接对接后台数据库,其优点是不改原系统、简单易行、省时省力省钱,缺点在于数据只能读不能写、质量低、时效差、难以满足各种大数据应用需求。其二是改造信息孤岛,接入标准数据总线,按需开放数据读写接口,充分满足各种大数据应用需求,但缺点在于对原系统影响大、风险高,需多方协调,费时费力费钱。
燕云DaaS平台
北京大学从2000年开始研究面向网络计算的软件新范型“网构软件”,其核心问题就是如何通过软件技术实现互联网信息孤岛数据和功能的互联互通。借鉴生物反射现象,提出了基于计算反射原理的运行时体系结构重建技术,研制了燕云DaaS平台,通过计算反射和内存分析,能够快速安全地重建出给定系统的业务数据访问接口(API)。无需原开发商配合、无需系统源代码、也无需数据库开放,即可实现数据实时获取、精准融合和无缝集成。这种技术颠覆了传统的信息孤岛资源开放以数据库为着眼点、业务能力的扩展和创新。
应用场景
燕云DaaS在政务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涵盖“政务信息资源”建设、“一号一窗一网”建设、“智慧城市”建设、社区“网格化”建设、不动产登记、“金字工程”、“精准扶贫”等等多种场景。燕云DaaS能够支撑国家政务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不改变现有信息系统与数据资源的所有权及管理格局,实现责权利明晰、物理分散、逻辑统一、管控可信、标准一致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体系。在贵阳的数据目录项目中,通过引入燕云DaaS技术,仅1个月的时间,在没有原信息系统开发商配合、不需要数据库开放等前提下,完成了贵阳全市53家单位315个系统2290个功能项的梳理,形成1026个数据目录,给出了一份“又全又鲜活”的数据资源台账,初步实现了政务数据的有序流动和按需共享,极大提高了共享和开放的效率。
目前,因特睿燕云已应用在30多个省市,累积打破2000多个政企信息孤岛、数百个互联网和移动应用孤岛。数据的价值在于融合和挖掘,未来因特睿燕云DaaS愿意与合作伙伴一起贡献更大的价值,助力中国政务信息化的创新发展。